供应链让地产招标模式“裂变”,B2B平台改变传统招采,案例讲解如何不花钱采购发电机组!
2022年地产行业必将迎来规模、规则乃至政策的拐点,进入精细化、微利化、规范化的全新时代。经历过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过惯了“好日子”的地产人,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危机,这种危机对每个企业都是重塑的好机会。每一家地产都将重新审视利润和成本与价值的关系,成本方面将更加重视,向制造业学习精细化,用数字化创新成本采购。现在都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创新早已经深入各个领域,然而在采购方面还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开启互联网数字化采购模式,部门乃至圈内各自为政,不善于联合抱团,大量的企业对采购管理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低价采购方面,更谈不上采购以价值为导向的产品成本管控,相比制造业如同手工作坊。
01
当下,无论是制造业和消费产业,孕育而生很多龙头B2B平台,助力了行业的高效快速发展。而房地产行业万亿行业中,在建材设备及工程方面截止目前都没有一个成熟上规模的B2B平台,如此低效的工作模式下,在房地产红利褪去后,更加显现其粗放的管理。如今房地产行业告别高负债驱动高增长的发展方式,向管理要利润,必将带来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成本的管理,采购是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这要求房企转变过去的传统采购思维,实现采购模式升级。
“房地产下行期,地产开发商要开始学会如何更加有效的花钱,而不是省钱。” 第三方B2B建材集采服务平台川采联盟CEO黄伟表示,过去大家对于平台误解为二道贩子,信息掮客,利用信息差赚取中间差价,那是对供应链的不理解,现在的供应链平台已经不再以赚取中间差价存活,如今的供应链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供需双方,让供需交易变得更加快捷、简便和高效,通过高效率实现量变到价变。
举一个简单例子,单一地产公司的采购模式无论如何招标,都如同零售采购,平台模式下的采购如同批发采购,这就是为什么平台集采价格比您公司采购价格低。那平台赢利点在哪里呢?平台赢利点第一、在供应商通过平台实现量变后的返点,平台帮助供应商节省了营销成本、经营成本、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其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在帮助供需遇到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业务增长需要的情况时补充流动性资金,解决账期和利息问题,提供低息贷款获利。
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房企在采购方面也面临不小压力。跟过去相比,一些支付口碑不好或者项目进度缓慢的房企采购时可能被倒逼以现金的方式来采购,这势必增加房企现金流的压力,很多房企是没有能力去消耗这个问题的。因此,B2B平台未来是解决房地产建材设备采购的资金、账期和降本的好办法。
02
集中采购对于房企的成本、品质、标准化、工期等方面都十分重要,一直是企业规模经营的管理趋势。然而现实是,并非所有的房企都具备优秀的集中采购能力。不少房企对于选择同行搭建的集中采购平台还是有顾虑,不仅因为这一块利益关联众多,还可能涉及到公司内部数据外泄的问题。因此,第三方独立的地产联合集采平台孕育而生,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独立性让集采数据不因任何一方的利益产生问题,其次集采价格基于基准的付款方式报价,最终供货合同以具体公司付款为准,兼顾了每家地产公司的运营模式和财务状况,第三,入围的中标单位,最终选择权以及选择哪些项目执行这些权利在需方,每家地产公司自主权得到保障。
2022年房地产要回归居住属性,更强调产品的品质。以前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时代,房企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标准化复制,这也意味着招采的品类相对比较少,往后产品要打差异化,意味着采购的品类会增加,采购的压力也就变大了。长期效率难以提升的话,压力可想而知。通过集采节省采购成本的同时防控风险提高效率,尤其在供应商寻源、成本预算方面更加贴近市场,减少招标的事务性工作。一般集中采购协议的合作周期为2年,以川采联盟平台2020-2021年完成的集采招标结果输出给联盟单位,为项目节单方成本节约2%左右。
02
作为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万科、中海地产等房企以及一些机构均瞄准了集采这一细分市场,纷纷开始搭建对外开放的集中采购平台。万科是在2017年决定将自己成熟的采购供应链能力对外公开,当时联合中城投资和中天集团共同成立了面向全行业的B2B建材采购交易平台采筑,这一平台独立于万科体系。
中海领潮作为中海地产探索B2B集采平台的品牌,也在2021年上线,不仅仅解决自己公司业务需求,也对外开放集中采购平台。根据采筑提供的数据显示,创立之初,万科业务量占采筑总体业务量的91%,到2020年已下降至17%;2020年累计注册客户数增加至1085家,其中销售额超过百亿的开发商客户有46家;非股东客户总成交额在2017年仅有约24亿元,2020年达到1336亿元。
采筑学习的是天猫和淘宝的商业逻辑,给自己的定位是提供撮合服务,不赚差价,只收取1%的服务费,走轻资产路线。中海领潮,和采筑一样,其同样希望成为“中国最大的建材交易平台”。但与采筑不同,领潮对标的是京东,以自营为主,撮合、联营、品牌运营为辅。
川采联盟2019年成立至今,主打区域中小地产的联合集采,目标成为区域最强的S2B2B的第三方集采供应链平台,不仅服务房地产商、也服务延伸到总包、大型装企等建筑企业,同时2022年将上线零星材料和辅材快速采购MRO平台,以联营、品牌运营为主,撮合和自营为辅。

区域集采和全国集采平台有很大的区别,全国性的战略集采将产品的决策权与服务资源的采购权交给了总部,没有地方特点的针对性,更谈不上特色,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川采联盟通过做区域性集采,吸收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供应商。解决全国性总部战略集采的问题,全国性集采不管供应商的总部和工厂在哪里,全国通盘考虑选择,成本最低的几家中标。这种招标方式根本考虑不了具体项目的落地服务能力,很多企业集采中标了,却天天在为项目落地找人。项目出问题了,供应商的总部决策人是听不到声音的,项目管理人员只能叫苦连天,而本地有很多优质资源,却因没有进入集采而无法使用。
区域集采更加赋能房企产品创新,一个企业要想深耕一个城市,就必须了解熟悉这个城市的特点,只有把产品设计权、资源采购权交给地方城市公司,区域供应链平台集合优质供应商和区域特点材料设备,赋能开发项目。这样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才能因地制宜,才能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真实需求,才能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品,做出客户想要的产品,才能成为不败的地产“小强”。
04
05
虽然集采可以解决采购中存在的很多痛点,但集中采购平台目前在西南区域还是不能为所有房企接受,在沿海地区北上广深,都成立大大小小的联盟平台,很多房企和供应商已经接纳这种新的商业销售模式。很多民营房企的采购部门都是由亲属或嫡系掌控,利益关联复杂,一方面不愿意使用万科、中海这类有竞争关系公司打造的集中采购平台,担心这担心那。另一方面对平台的不了解也不信任川采联盟这样的第三方的集采平台,主观意识觉得采购怎么能被外人参与,自主权被被人掌握。很多时候,行业发展必须拥抱创新,或许还有一点问题,但是发展趋势是不可逆,俗话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2022年后房地产时代,开发商的竞争才真正开始,过去的竞争更多的是资源抢占,谁拿到的钱多、地多,谁就成功,是量与速度的竞争。现在是产品竞争,是成本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看的是企业内功。通过上面的案例,你的公司还在一味压价沾沾自喜自己采购到低价时,你的竞争对手已经享受到了集采的成本优势,以不花钱的方式完成了采购,未来您那什么与它竞争!
采购不是一味省钱,是要把钱化到对地方!